行业资讯 | 知识资讯 | 集团快讯
转基因(三)
--转自《百度百科》
(上接转基因二)
“专利陷阱”存在吗?
有人认为我国转基因作物涉及多项国外专利,如果商品化,将落入外国的“专利陷阱”,进而威胁粮食主权和安全。
虽然转基因技术最早在美国出现并申请专利,美国是世界上转基因技术最发达的国家,但在水稻方面,中国不仅在杂交技术,在转基因技术也走在世界前列。
经过我国生物科学家多年的努力,一些功能基因、转基因方法已在我国申请了专利保护。目前国内两个转基因水稻专利完全归属于我国,不存在中国失去专利“控制权”的问题。我国专利法规定的交叉许可、专利强制许可制度以及植物品种保护 制 度、农民留种豁免制度、以及种子法规定的品种审定推广制度等为我国作物品种的推广和产业化划定了安全线和保护区。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重大育种价值的关键基因100多个,转基因专利总数位居世界第二。
转基因玉米让老鼠减少母猪流产?
《国际先驱导报》曾报道称山西、吉林等地因种植先玉335玉米导致老鼠减少、母猪流产等异常现象。对此,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志兴表示此消息为虚假报道、科学谣言,经专业实验室检测和与相关省农业行政部门现场核查,“先玉335并非转基因品种,山西和吉林等地也没有种植转基因玉米”。
山西、吉林省有关部门对报道中所称“老鼠减少、母猪流产”的现象进行了核查,当地老鼠数量确有减少,这与吉林榆树市和山西晋中市分别连续多年统防统治、剧毒鼠药禁用使老鼠天敌数量增加、农户粮仓水泥地增多使老鼠不易打洞、奥运会期间太原作为备用机场曾采取集中灭鼠等措施直接相关;关于山西“老鼠变小”问题,据调查该地区常见有体形较大的褐家鼠和体形较小的家鼠,是两个不同的鼠种;关于“母猪流产”现象,与当地实际情况严重不符,属虚假报道。
转基因毁掉阿根廷?
2012年的网络文章《全球第一个被转基因毁掉的国家》认为,转基因推手把地点选在阿根廷,让阿根廷人民成为转基因作物的“第一批活体实验品”,已威胁到那里的环境和民众健康。《环球时报》记者在巴西和阿根廷调查发现,尽管在这两个国家也有反转基因的声音,但没有夸张到“转基因就要毁掉国家”的程度。《环球时报》特约记者在阿根廷生活多年,还没有听到身边的阿根廷朋友说过自己的国家是“一个被转基因毁掉的国家”。阿根廷的农牧业产品出口和消费都处于正常状态,可以说这是一个食品安全相当有保障的国家。
国人体内出现转基因作物中常见基因?
广泛传播的文章《英国研究:中国人体内已出现转基因作物中常见的基因,请当心下一代!》,实则是用有关转基因的钓鱼文和谣言文拼凑起来,为非转基因食品杂货店站台的广告文。
这篇文章中说:“上海世博会不过只有几个月时间,就动用了全国科技力量和科技资源,严格检测和避免转基因食品危害外国来宾的健康。”但事实上,上海世博会、北京奥运会指定的食用油均包括转基因大豆油。
该文章称:“只要是经过基因改造的食物,几乎都含有SCoAL基因。”“‘SCoAL’会在人体内合成化学物质丁二酸。”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林敏指出其漏洞百出:并没有《雪莱遗传学通讯》这本英国学术期刊,也没有泰斯特罗莎医学中心。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生物学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姜韬说,SCoAL基因名称也应该是炮制的。
林敏指出:“丁二酸,又名琥珀酸。所有生物,包括非转基因作物,都会产生丁二酸。在转基因作物中检测到生命代谢活动产生的中间产物丁二酸,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转基因食品是否会改变人类基因?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罗云波指出:人类从古到今每天食用的肉、蛋、奶;蔬菜、水果、粮食;食用菌、酿造酒等都来自各种动植物和微生物的基因,“可以说一嘴咬下去,满口都是基因”。所有食品都有含有基因的组成成分脱氧核糖核酸,这种有机酸进入人体后会被消化系统分解成小分子,不会以基因形态进入人体组织,更不会影响人类基因组成。
人体的消化吸收系统主要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和大肠等组成。转基因食品中的基因和其他食品中的一样,进入人体以后,被消化分解为各种核苷酸、磷酸、碱基等小分子,不再是完整的基因,已经变成能被人体吸收的营养成分。因此,不会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遗传给下一代。吃植物和动物基因,不会把植物和动物基因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
会导致超级杂草问题吗?
有人认为,种植转基因作物违背了大自然的规律,会破坏生态环境,认为转基因作物将会诞生无法处理的“超级杂草”和“超级害虫”。但事实上,任何使用单一农药等手段进行抗虫抗草处理都会引发抗性的诞生,与转基因技术并没有太大关联。转基因农业作物在种植时已经针对相应担忧采取了措施,包括建立生物庇护所,多性状基因策略,加强虫害监测等手段来避免相关问题的出现。
另外所谓的“超级杂草”名不副实,只需要转换其他类型的除草剂(如2,4-D等)就可以轻易杀死。而“超级害虫”的推论至今都没有科学证据可以证实。最后,所有经过批准的转基因农业作物上市前均要通过严格的安全监测,这其中就包括了生态环境安全相关检测。
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刘标表示,转基因耐除草剂作物本身不会成为无法控制的杂草,种植转基因耐除草剂作物也不会使别的植物变成无法控制的杂草。其实,“超级杂草”只是一个形象化的比喻,目前并没有证据证明“超级杂草”的存在。
技术安全性安全性综合评估
依据国际标准,目前国际上对转基因生物的食用安全性评价主要从营养学评价、新表达物质毒理学评价、致敏性评价等方面进行评估。各国安全评价的总的评价原则都是按照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标准制定的,包括科学原则、比较分析原则、个案分析原则等。转基因食品入市前都要通过严格的安全评价和审批程序,比以往任何一种食品的安全评价都要严格。
对于转基因的安全性,科学共同体是有共识的,不存在争议。
凡是经过科学评估、依法审批的转基因作物是安全的,它的风险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世界主流科学界和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世界卫生组织(WHO)等权威机构近年都分别指出“转基因育种与传统育种同样安全”。
转基因技术从诞生之日开始,便带来了许多热议。比如说转基因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后,是否会对生态环境构成威胁,转基因产品是否会对人类健康构成伤害等。这些一直都是社会各界所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教授、“转基因生物安全研究课题组”组长胡瑞法在京发表了“转基因农作物生物安全:科学研究进展与网络观点溯源”的研究报告。
这是学术界首次从文献检索和数据分析角度对转基因话题做公开研究报告。
据了解,该课题检索了美国《科学引文索引》论文(SCI)中有关转基因农作物的全部9333篇论文,对所有得出“不安全”、“有风险”结论的论文进行追踪,并对其后续研究进行分析。
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研究成果表明转基因技术是安全的。同时,有关转基因生物安全研究可以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即过一段时间总会出现一篇发现转基因产品出现问题的论文,然而这些论文一出现便很快引起强烈关注,均很快便被否定。对 全部9333篇论文进行的分析和追踪表明,所有得出转基因食品不安全结论的论文,最后均被证明是错误的。
国家“973”计划“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风险评价与控制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彭于发评价这项研究“很有新意和说服力”。
无论是杂交育种还是转基因工程育种,从本质上说都是通过人为促成物种之间的基因转移和重新组合产生新的物种,都是转基因育种。从理论上分析,转基因工程育种技术比杂交育种技术更加先进、更加安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是有定论的,那就是凡是通过转基因安全评价,获得安全证书,进入市场的转基因食品都是安全的。
美国国家科学院的《转基因作物对美国农业可持续性的影响》报告认为,与不使用转基因技术的传统农业相比,转基因技术为美国农民创造了巨大的环境收益和经济收益。言下之意,利大于弊。
对农药使用量的影响
根据英国咨询公司PGEconomics最近的数据分析,1996到2010年间,与转基因作物相关的农药使用量下降了9%。这段时期内,全球杀菌剂和杀虫剂的使用量下降了43.8万吨。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保持下降态势。
其中,抗虫棉花和耐除草剂玉米品种农药用量的减少占了大头,各自减少达17万吨。棉花杀虫剂用量的降低使得环境所受影响减少26%,而玉米除草剂相关贡献在11.5%。玉米杀虫剂用量减少了4.3万吨,对环境的影响相应降低将近38%。
大豆作为最广泛种植的转基因作物,1996至2010年期间,除草剂用量下降了1.4%,计2.88万吨,对环境影响降低了16.2%。2010年,转基因大豆除草剂用量突升7.7%,但对环境影响仍减少18%。
除草剂用量突然回升是由于部分地区的草甘膦抗性杂草的滋生,需要使用非草甘膦除草剂防控。然而,与传统作物生产相比,仅使用除草剂带来的环境影响仍然有所改善。
转基因技术对生态影响
美国国家科学院出台的《转基因作物对美国农业可持续性的影响》报告,认为总体情况看,与不使用转基因技术的传统农业相比,转基因技术为美国农民创造了巨大的环境收益。
大量权威数据表明,传统农业会对环境造成严重伤害,转基因技术可以大大减少农业对环境的影响。在第一个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的10年取得的进展,包括杀虫剂的使用明显减少,化石燃料的节省,通过少耕或免耕减少CO2排放,通过除草剂耐受性的应用实施免耕种植来保持水土。
1996—2008年,全球对农药活性成分的节约累计达到约3.56亿千克,相当于节约了8.4%的农药,这相当于在作物上减少了16.1%的杀虫剂。这些变化都会对农户收入、农民健康及农业生态环境改善有正面影响。
具体到转基因抗虫水稻,我国科学家通过对转基因水稻和非转基因水稻种植农户的追踪调查,研究了处于生产性试验阶段大田种植的转基因水稻品种对农民生产和农民身体健康的影响。结果显示:转抗虫基因水稻品种较相对应的非转基因水稻品种增产6%~9%,种植转基因水稻品种可降低80%的农药施用量。这样,种植转基因抗虫水稻将降低稻农的生产投入,明显提高农民的收入。同时也因为降低了农药施用量而有效地改善了自然环境,并降低因为农药施用过程中对农民健康产生的负面影响。因此,中国的植物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不但会提高中国在该领域的国际竞争力,也能明显提高国内农民收入,保护农民健康,降低农药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公众质疑转基因作物的一个焦点是其对生态环境的安全性,主要包括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转基因作物外源基因飘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转基因作物杂草性、靶标害虫的抗性进化等。我国对转基因作物的生态风险评价及管理非常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的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程序、方法和管理措施,如《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转基因植物安全评价指南》等。我国科学家也对转基因抗虫水稻的环境风险做了相当充分的研究。大量研究结果说明:①现有转抗虫基因水稻所表达的Bt杀虫蛋白专一性很强,对非靶标生物没有毒性影响。②转基因Bt水稻与非转基因对照水稻相比,在有性生殖特性和生殖率、花粉传播方式和传播能力、有性可交配种类和异交结实率、花粉离体生存与传播能力、落粒性和落粒率、休眠性和越冬能力、生态适应性和生物量等性状上,均未发现明显的差异,在杂草性和入侵性方面也未发现差异。③转基因水稻基因漂移的基本规律与常规品种是一致的,而且没有发现转基因抗虫水稻外源基因漂移对农田生态和自然环境安全有不良影响。④田间试验结果显示,转基因水稻对非靶标害虫、稻田天敌、益虫、经济昆虫等主要昆虫种群结构和功能以及节肢动物多样性没有不良影响。⑤根据Bt棉花的利用经验,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水稻螟虫对Bt蛋白的抗性发展是可以控制和治理的。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转基因食品与人类的健康和生存有着最为直接的关系,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一直是人类关注的焦点。
转基因有没有毒害要从转入的基因和表达的产物看,从转入原理、安全评价,从实践、从长期跟踪来看有没有毒。对于转入的基因,科学家已经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构、功能和作用机理都是清晰明确的,产生的效果是可预期的。当一个科学家做一项转基因之前一定知道这个基因的结果、功能表达的产物。转基因食品的致敏性、毒性全都经过严格的试验,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远比普通食品要严格得多。
关于长期食用的安全性问题,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实验过程中,借鉴了现行的化学品、食品、食品添加剂、农药、医药等安全性评价理念,采取大大超过常规食用剂量的超常量实验,应用一系列世界公认的实验模型、模拟实验和动物实验的方法来代替人体实验并推算长期食用对人是否存在安全性问题。在转基因产品安全评价中,绝对不允许转入表达致敏物和毒素的基因。
实际上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是有权威结论的,即通过安全评价、获得安全证书的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是安全的。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受到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和消费者的高度关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制定的一系列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指南,是全球公认的食品安全评价准则和世贸组织裁决国际贸易争端的依据。各国安全评价的模式和程序虽然不尽相同,但总的评价原则和技术方法都是按照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标准制定的。转基因食品入市前都要通过严格的毒性、致敏性、致畸等安全评价和审批程序,比以往任何一种食品的安全评价都更加严格、具体。各相关国际组织、发达国家和我国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国内外均认为已经上市的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同样安全。
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目前尚未显示转基因食品批准国的广大民众食用转基因食品后对人体健康产生了任何影响”。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联合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召开专家研讨会,得出“目前上市的所有转基因食品都是安全的”结论。
欧盟委员会(EC)历时25年,500多个独立科学团体参与的130多个科研项目得出的主要结论是,“生物技术,特别是转基因技术,并不比传统育种技术危险。”国际科学理事会(ICSU)认为,“现有的转基因作物以及由其制成的食品,已被判定可以安全食用,所使用的检测方法被认为是合理适当的。”
英国皇家医学会、美国国家科学院、巴西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印度国家科学院、墨西哥科学院和第三世界科学院联合出版了《转基因植物与世界农业》,达成的共识是“可以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食品,这些食品更有营养、储存更稳定,而且原则上更能够促进健康,给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的消费者带来惠益”。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迄今为止,转基因食品商业化以来,没有发生过一起经过证实的食用安全问题。
毒理学学会认为:科学分析表明,转基因食品的生产过程不大可能导致任何连毒理学家都不能预知的其他危害。对消费者而言,现有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水平看来与传统食品的安全水平相当。
英国皇家学会认为:与传统农作物相比,转基因农作物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食用转基因农作物是安全的。
2009年,捷克科学院的白皮书指出:转基因生物是安全的,应减少对转基因农作物的限制。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每年会发布最新的致癌物名单,转基因食品这一大类并没有出现在致癌名单中。
转基因与传统杂交的差异和关系
无论是杂交育种还是转基因工程育种,从本质上说都是通过人为促成物种之间的基因转移和重新组合产生新的物种,都是转基因育种。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林敏表示:“转基因技术和传统杂交技术本质上相同。比如上世纪50年代的小麦遗传工程,传统的育种学家把山羊草的抗叶锈病基因和野生小麦杂交,再用它的后代和栽培小麦杂交,成功把山羊草的抗叶锈病基因转移到小麦里面,实现了跨物种的杂交、基因转移。”
林敏认为,转基因技术和杂交技术的比较,过程更精确、更快速。比如,转基因抗虫棉的杀虫蛋白基因来自于微生物,通过表达载体构件花粉管的载入转移到了棉花中,使棉花获得了常规育种不能获得的抗虫性状。林敏指出:“有人认为转基因没有传统杂交安全,主要原因是科普不到位,认识有误区,没有认清转基因的本质。”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副所长朱祯表示:转基因技术和传统的水稻育种类似。他说,现在的水稻品种都是千百年来,通过杂交育种把外来的基因导入受体品种里,只是非转基因通过有性生殖,转基因通过体外转移,本质上没有大的区别。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副研究员黄丛林认为:转基因技术跟常规的杂交技术原理差不多。常规杂交技术转移的不是一个基因,而是很多基因,而转基因是很准确地转移某个基因,这就像装米一样,杂交是把一袋米装到另外一个袋子里,而转基因就像是从米袋里挑出一粒米,然后装到另外的袋子里,是一种更准确细微的转移。
---未完待续